Navigation menu
在全国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再迎转折时刻!根据央广网的最新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交通运输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宣布了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的名单,涵盖了天津、常州在内的10个城市。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电动交通工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是相较与首批试点城市如北京和深圳,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增加表明电动化在二三线城市中的扩展势头。
这些新入围城市将通过车网互动、科技创新及智能网联等技术,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电动化路径。例如,天津依托其独特的港口区位,加强重型卡车的换电与自动驾驶集疏运体系建设;而宜宾则借力打造零碳运输走廊,为电动车换电重卡的多场景适应性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支持。
本次试点预计将在10个城市新建365座换电站,并建设超过24万个充电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周晓雪研究员指出,相较于首批试点,第二批试点在换电站的建设和布局上大为改善,进一步强化了“光储充换一体化”的理念,实现了换电站作为能源枢纽的支撑作用。
在充电桩建设方面,新的重心转向了优化布局,提高设施利用率,借助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双向互动技术,确保电动车的经济性也得到提升。各试点城市之间的差异化配置应对了居民对电动交通服务的真实需求,常州与咸阳等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表现活跃,快速提升私家车的电动化渗透率。
探讨市场化应用的多样化,无锡等城市积极设立电池产业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介入,推动电动化与绿色金融的有机结合;而临沂则在物流车辆电动化与商业可持续性去追求横向平衡。
这些试点城市的共同特点是,从政策制定到技术研发,各个环节都力求优化。以解决换电站用地审批难、区域标准不一等问题为导向,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与标准,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推动城市间的良性互联互通。
新一轮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的启动,带来了当下最具前瞻性的发展思路,赋予反馈市场实际需求的能力。通过这些积极的探索,我们有望见证中国在电动交通领域的新未来,整合出更为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